疫情之下服裝企業遭遇寒冬,同學會服裝定制廠如何自救?
疫情之下服裝企業遭遇寒冬,同學會服裝定制廠如何自救?
線下到線上,服裝人積極謀求轉型
這次的疫情,除了給獨立設計師帶來了運營的壓力,更大的是存貨積壓的問題。一琢的孫貴填告訴記者,做批發和貼牌的商家對接的都是需要現貨的買手和店主,因此必須要提前備貨,先訂后做是不可能的。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:“就算一件300塊,我們備2萬件,這就已經是600萬。今年的春裝都壓在手上,賣不出去就沒有現金流了。”
為了幫商戶解決存貨問題,同學會服裝廠家開始鼓勵設計師們從線下轉到線上。他表示,由于以前對接的都是偏愛現場看貨的批發商,很多設計師的線上銷售能力不強。這次疫情也是一個契機,推動著商戶們轉型。“我們有一個直播基地,疫情發生后,就在推廣線上銷售的方式。”除了金暉商場,尹之軍同時也在經營自己的服裝品牌,他以自己為例:“以前我們直播的銷售額可能只占總比的兩三成,但是疫情期間已經達到了七八成的水平,一天也有三四百萬,對于線下的損失還是能彌補一些的。”
是“危”也是“機”,互助發展謀共贏
在這次疫情當中,服裝企業遭到了沖擊,但同時也得到了啟發。“特殊時期轉危為機,成長共贏,才有可能把各自的損失降到最低。”合肥市服裝行業協會會長認為,像金暉·南油時尚原創中心這樣的商場,愿意承擔起社會責任感、為原創設計師們分憂,令人感動:“對于協會來說,愛心無大小,他們無論是在大局觀還是執行層面,都積極響應,快速反應,實干落地。”
潘明告訴記者,合肥本就是“時尚之都”“設計之都”,這里已經有眾多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走了出去,但想謀求持續發展,就必須保護合肥的原創設計師:“長久且良性的發展,至少有兩點必不可少:一、思想的碰撞和融合,百花齊放,這決定了整個行業的‘池子’能有多大;二、新興力量的生長,他們才決定了行業真正能走多遠。”潘明也向記者表示,目前服協也正在匯總企業在疫情中遭遇的難題,近期將邀請權威人士答疑解惑,幫助企業走出難關。
- 上一篇:同學會服裝加工廠遭遇市場寒冬,多管齊下增訂單。 [2020-04-20]
- 下一篇:全球服裝產業領袖峰會服裝展會延期至2020年7月舉辦 [2020-04-20]